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新闻频道 研究动态 成果展示 专家访谈 年谱简录 恨水文斋 文苑奇葩 馆藏陈列 史海钩沉 影视展播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年谱简录
 
年谱简录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 年谱简录 >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岁
    5月18日(农历四月二十四日),出生于江西广信(今上饶地区)。曾名芳贵,学名张心远,谱名芳松。1914年给汉口某小报投稿时始用“恨水”为笔名。后还用过袁梨、旧燕、水等笔名。
    张恨水原籍安徽潜山,后移居江西。祖父号开甲,曾任参将,驻江西广信。其父钰,曾在江西景德镇作税务官。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3岁

    大弟啸空出生。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6岁

    祖父病故,祖父高超的武艺对张恨水影响甚大。
    入蒙学,读“三百千”,念“上下论”等。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7岁

    其父调至景德镇,举家随往。张恨水攻读“四书五经”。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8岁

    在蒙学读书时,始对古书发生兴趣。因其聪颖好学,深爱先生喜爱,并被乡里誉为“神童”。

    1904年(光绪三十年),9岁

    其父去南昌任职,全家随往。张恨水入一父执家馆读书。读《易字蒙求》、《蒙学读本》等。下半年,转入一私塾就读。学《左传》、《二论引端》。
    大妹其范出生。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0岁

    其父调江西新城县(今黎川县)任职,全家随往,张恨水在家从端木先生读书。学业有进展:对文言文中虚字的作用有所了解;最初接触小说,并产生浓厚兴趣。意外发现一部《残唐演义》,爱不释手。迷上了《三国演义》。常去书铺买小说;爱上了《千家诗》,并学写诗。
    11月前后,其祖母去世,随父返安徽潜山,入当地学堂读书。开始学做八股及律诗。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2岁

    年初,其父调江西新淦县任职,全家迁居该县三湖镇。张恨水入一“半经半蒙”私馆,读古书。先生思想开通,对其影响甚大。课余遍览小说,渐懂作文之法。
    二弟朴野、三弟牧野出生,二人是孪生兄弟。
    冬、回南昌。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13岁

    张恨水仍攻读古文,不仅读原文,还读“批注”。对于小说他不仅看内容,也看书评 。
    写第一篇武侠小说。

    1909年(宣统元年),14岁

    年初,其父自立家馆教育子女。先生徐氏,世为布衣,不应科举,这对张恨水影响很大。
    秋,入大同小学三年级读书,始接受新式教育,这对张恨水触动很大。

    1910年(宣统二年),15岁

    7月,入甲种农业学校就读。初次接触数、理、化等新式课程,困难很多。
    开始接触林译小说,了解到西洋小说心理描写方法,同时,醉心于古典词章、小品。
    是年,剪掉辫子。
    小妹其伟出生。

    1912年,17岁

    原拟出国留学。秋,其父得急病去世,家中经济来源中断,张恨水只得中途辍学,后随家回原籍潜山,靠薄田数亩度日。

    1913年,18岁

    春,应堂兄张东野之邀,去上海寻路。后考入苏州的孙中山所办的“蒙藏垦殖学校 ”。
第一次投镐给《小说月报》。短篇小说《旧新娘》(文言)、《梅花劫》(白话)受到该刊主编恽铁憔的赞许。
    9月,“二次革命”失败,学校被解散。张恨水失学,返回故乡。
    由家庭包办,与徐文淑完婚。
    冬,写作第一部章回长篇白话小说《青衫泪》。

    1914年,19岁

    夏,其母卖掉南昌房产,得钱接济拮据的家庭生活。
    秋,去汉口投奔家叔犀草。每日为小报作补白。
    12月,堂兄张东野至汉口演话剧,张恨水放弃报馆工作,帮助剧团写些宣传品和说明书。

    1915年,20岁

    年初,随“文明剧团”至湖南常德。
    2月初,随剧团至津市演出。
    4月,随团至湖南丰县 。
    6月,随团至沪演出,结识了曾任安徽芜湖《皖江报》总编辑的郝耕仁,二人结成莫逆之交。
    10月,无钱买衣,病倒,当衣买药。
    年底,返乡。决心“不再流浪了”,埋头读书。   

    1916年,21岁

    年初,写作两部中篇小说:《未婚妻》、《紫玉成烟》。

     1917年,22岁

    春,其族兄在上海吃官司,张恨水受本家之手托,赴沪营救。
    接着,从上海至苏州,应李君磐之邀,在苏州参加演出。
    冬,借资返乡。

    1918年,23岁

    年初,随郝耕仁一同出游,行至邵伯镇,折道去上海。
    秋,离沪返乡。
    冬,居家读书。

    1919年,24岁

    1月,中篇《未婚妻》颇得朋友激赏。又作小说《未婚夫》。
    2月,经郝耕仁举荐,被任命为《皖江报》总编辑,开始了正式的记者生涯。
    长篇小说《南国相思谱》在报上连载。不久,小说《真假宝玉》、《小说迷魂游地府记》在上海《民国日报》上刊出。
    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张恨水受到了很大的刺激。
     5月20日,张恨水鼓动编辑部人员上街游行。
    秋,辞去《皖江报》总编辑职务,只身赴北平,准备报考北京大学。
    经王夫三引荐,结识了上海《申报》驻京记者秦墨哂,并在其手下工作。
    不久,经方竟舟介绍,认识了北平《益世报》编辑成舍我,被成推荐兼任《益世报》助理编辑。

     1920年,25岁

    秋,改任天津《益世报》驻京记者。
    冬,入商务印书馆英文函授学校,学习英文。

    1921年,26岁

    兼任芜湖《工商日报》驻京记者。作长篇小说《皖江潮》,连载于芜湖《皖江日报》。

    1922年,27岁

    家庭由潜山迁至芜湖。

    1923年,28岁

    2月,返芜湖探亲。
    兼任世界通讯社总编辑。
    离开《益世报》,协助成舍我创办“联合通讯社”,同时兼任北平《今报》编辑。

    1924年,29岁

    年初,辞去所任的一切职务。
    4月,应成舍我之邀,协助创办《世界晚报》,任该报副刊“夜光”主编。其成名作《春明外史》在“夜光”副刊连载。
    秋,与胡秋霞结婚。

    1925年,30岁

    2月,成舍我在北平创办《世界日报》,由张恨水执编副刊“明珠”。

    1926年,31岁

    2月,中篇《新斩鬼传》在《世界日报》上连载。
    7月-10月,其中篇小说《荆棘山河》、《交际明星》连载于《世界日报》副刊。
    家庭由芜湖迁居北平。

    1927年,32岁

    2月,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开始在《世界日报》副刊上连载,历时5年,约百万言。
    10月,由杨愔提名,张恨水任《世界日报》总编辑。

    1928年,33岁

    8月,张学良决定创办沈阳《新民晚报》,张恨水应邀写《春明新史》,《青春之花》,《天上人间》《剑胆琴心》也陆续在北平报上刊出。
    长子晓水出生。

    1929年,34岁

    1月,短篇《战地斜阳》发表。
    5月,上海新闻记者团到北平,经钱芥尘介绍,与严独鹤相识。严约其为上海《新闻报》写长篇小说。

    1930年,35岁

    2月,辞去《世界晚报》、《世界日报》副刊主编职务。
    3月,长篇小说《啼笑因缘》开始在上海《新闻报》副刊连载。
    秋,至沪,结识了世界书局总经理沈知方,签订了《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出版合同,并约定为该书局写四部长篇。后实际完成三部:《满江红》、《落霞孤鹜》、《美人恩》。
    同年返北平,潜心写作。

    1931年,36岁

    1月,于《上海画报》连载《我的小说过程》,这是张恨水最早发表的自传性文字。
    用稿费收入创办北平华北美术专门学校。
     9月,东三省沦陷,张恨水在其长篇小说《太平花》中增加了抗战内容。
    是年,与北平春明女中学生周淑去结婚,婚后为其改名周南。

    1932年,37岁

    埋头写作,除连载长篇外,又撰《锦片前程》、《水浒别外》。还写了几部鼓吹抗战的小说。
    夏,女儿慰儿、康儿死于猩红热。
    次子二水出生。

    1933年,38岁

    写作《啼笑因缘》续集。

    1934年,39岁

    5月16日,由北平出发,游西北。后由所见所闻写就两部长篇小说:《燕归来》、《小西天》。
    三子张全出生。

    1935年,40岁

    9月,至沪,应邀协助成舍我创办上海《立报》,约期三月,张恨水任该报副刊《花果山》主编,并为其撰长篇小说《艺术之宫》。

    1936年,41岁

    至南京。出资与张友鸾创办《南京人报》。自任社长,并兼任副刊《南华经》主编。
    小说《鼓角声中》、《中原豪侠传》连载于该报副刊。
    举家由北平迁至南京。

    1937年,42岁

    春,四子张伍出生。
    12月,《南京人报》被迫停刊。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张恨水被推选为第一任理事。

    1938年,43岁

    1月10日,至重庆,结识即将复刊的重庆《新民报》总经理陈铭德,并被聘为该报主笔,兼副刊主编。
    写作长篇《疯狂》、《冲锋》、《征途》、《游击队》、《桃花港》。
    周南携子至重庆。

    1939年,44岁

    12月,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开始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
    另有小说《蜀道难》、《秦淮世家》、《潜山血》问世。

    1940年,45岁

    2月,长篇《水浒新传》始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该著受到毛泽东的赞许。
    全家移居重庆市郊南温泉桃子沟。
    长女张明明出生。

    1941年,46岁

    5月,长篇小说《牛马走》在重庆《新民报》上连载。后来出单行本时,易名为《魍魉世界》。

    1942年,47岁

    小说《八十一梦》受到中共领导人周恩来的积极肯定。

    1943年,48岁    

    4月16日,“文协”召开成立六周年纪念会,张恨水应邀参加。
    兼任重庆《新民报》经理。为适应形势发展,在一次编辑会上,张恨水、张友鸾提出“居中偏左,遇礁即避”的办报方针。
    次女张蓉蓉出生。

    1944年,49岁

    5月,张恨水五十寿辰。文协、新文学会、新民报单位联合发起祝寿活动。
    5月20日,重庆《新民报》发表其《总答谢》一文。
    6月,重庆《新民报》主编赵超构随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毛泽东于接见记者时,特向赵超构询问了张恨水的近况,并希望他有机会到延安看看。
    11月,辞去重庆《新民报》经理职务。

    1945年,50岁

    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
    毛泽东在重庆期间,曾接见张恨水,肯定了他创作上的进步倾向,并赠延安红枣、小米。
    12岁,辞去重庆《新民报》职务,准备返回北平。

    1946年,51岁

    4月4日,北平《新民报》创刊,张恨水任经理兼副刊“北海”主编。
    5月,“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于北平中山公园水榭正式成立。大会选举张恨水为主任理事。
    不久,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因北平《新民报》有些左倾言论,张恨水考虑到报社安全,提醒同仁撰稿要“格外小心”。
    10月,发表社论《时局管家》、《中共之失在政治》等文。
    年未,周南携子女至北平。

    1947年,52岁

    《新民报》在重庆、成都、南京的报社先后被封。
     5月20日,北平学生举行反内战、反饥饿的示威游行。当晚,国民党北平党部头目吴铸人坐镇新民报社,命令只许刊登中央社消息。
    8月17日,长篇小说《五子登科》于《新民报》上连载。
    9月,国民党北平头目责令改组《新民报》编辑部。
    撰写《雾中花》、《一路福星》、《岁寒三友》、《雨淋铃》等小说。除《雾中花》外,小说均未完稿。

    1948年,53岁

    秋,张恨水辞去《新民报》所有职务。至此,结束了他四十余年的记者生涯。
    三女张正出生。

    1949年,54岁

    1月1日,北平《新民报》连载其《写作生涯回忆》。
    6月,因高血压病发作,半身不遂。
    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张恨水因病未能参加。
    小儿张同出生。

    1950年,55岁

    卖掉旧宅,迁至西四砖塔胡同43号。

    1952年,57岁

    5月31日,参加北京文联召开的“通俗小说座谈会”。
    10月,正式参加了由市文联组织,联络部领导的“小说组”活动,直至1955年春“小说组”解散。张恨水每天都准时参加,可发言不多。

    1953年,58岁

    年初,恢复写作。写一组《冬日竹枝词》反映北京解放后发生的变化。该作发表于1954年二、三月间的香港《大公报》。
    8月,开始写作长篇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1954年,59岁

    1月1日,《梁山伯与祝英台》开始在香港《大公报》连载。这是他解放后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此作深受欢迎,张恨水很受鼓舞。
    此后,又作《秋江》、《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等小说。

    1955,60岁

     夏,只身南游。写作中篇游记《南游杂感》,发表于香港《大公报》。

     1956年,61岁

    1月,列席了全国政协二届二次全会。
    春末夏初,全国文联组织一批作家、艺术家到西北参观旅行。张恨水应邀参加。后由此行经历,写作游记《西北行》。

    1957年,62岁

    2月,列席国务会议第二次扩大会议。
    春,北京市文联在北海庆霄楼召开筹备出版《大众文艺》会议。张恨水参加并发言。
    不久,参加发起组织“中国韵文学会”。
    10月26日,长篇小说《记者外传》开始在上海《新闻报》上连载。此书只完成上半部。

    1958年,63岁

    在家休养。

    1959年,64岁

    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
    10月14日,夫人周南因病去世。

    1960年,65岁

    7月20日,参加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文代会。

    1961年,66岁

    生活平静。常与朋友谈史论诗,下棋品茶。
    闭门读书。

    1962年,67岁

    8月,旧病复发。

    1963年,68岁

    应中央文史馆之约,写作长篇自传《我的生活与创作》。

    1964年,69岁

    张恨水七十寿辰,陈铭德等人在北京四川饭店为他祝寿。

    1966年,71岁

    12月中旬,张明明由四川返京探亲。当她问父亲在“文化大革命”中是否害怕时,张恨水拿出文史馆聘书说:“红卫兵来了,我告诉他,是周总理让我到文史馆去的。”由于有关部门的保护,张恨水免遭冲击。

    1967年,72岁

    农历正月初七晨,因脑溢血发作去世。
 
 
友情链接  
 
  •  安徽省社科联 |
  •  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 |
  •  潜山县政府网 |
  •  潜山热线 |
  •  炫乐网络 |
  •  
    Copyright (C) 2013 张恨水研究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炫乐科技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潜阳路368号 邮箱:zhsyj8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