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新闻频道
研究动态
成果展示
专家访谈
年谱简录
恨水文斋
文苑奇葩
馆藏陈列
史海钩沉
影视展播
最新公告:
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秘书处2018年“三公”经
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秘书处2018年预算公开说
张恨水研究会秘书处2015年部门决算情况公布
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秘书处2014年收支预决算
2015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情况公布
“张恨水与文化自强”学术研讨会公告
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2014年“三公”经费支出
恭贺张恨水研究会网站升级成功!
站内检索:
搜索
文苑奇葩
文苑奇葩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
返回首页
>
文苑奇葩
>
国如用我何妨死?
时间:
2016-03-16 16:26
来源:
《文艺报》第63期
作者:
任相梅
点击:
次
——“风月无双”张恨水的另一面 任相梅
提起张恨水,世人多联想他笔下那些风花雪月的词章、风流才子的小说、缠绵悱恻的爱情,是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天字 第一号的人物”,却鲜有人了解他骨子里浓厚的爱国情怀和 “远居江湖却心怀庙堂”以天下为己任的另一面。毛泽东曾亲自接见他,毛泽东、周恩来都曾对他敢于揭露社会现实、勇于针砭时弊给予高度评价。张恨水,这个既能写出《金粉世家》 《啼笑因缘》等小说的才子,又能大喊“国如用我何妨死”抗战 到底、荣获“抗战胜利”勋章的报人,称得上“风月无双”、“爱国 至上”。20年代他着力于对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揭露和嘲讽,30年代描写和歌颂抗日爱国军民的英勇斗争,40年代则对国民党反动统治进行了无情的鞭挞。
一
1924 年4月16日开始在《世界晚报》上连载的《春明外 史》,是张恨水的成名作。《春明外史》本走的是《儒林外史》《官 场现形记》的路子,不过张恨水“觉得这一类社会小说犯了个共同的毛病,说完一事,又递入一事,缺乏骨干的组织”。于是, 决定用一个主角来贯穿全书,即“以社会为经,以言情为纬”, 由新闻记者杨杏园与雏妓梨云和才女李冬青的恋爱故事为引线,引出20世纪 20年代北平三教九流的人情百态。当时的北平在军阀、官僚、豪绅相互勾结把持下,一片乌烟瘴气。官僚政客们勾心斗角、贪污受贿、捧角狎妓、声色犬马,无良商人吹牛拍马、拆白骗钱、虚情假意、尔虞我诈;歌舞升平的另一面,是广大下层百姓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张恨水“用作《红楼梦》 的办法,来作《儒林外史》”。
1927年始创作《金粉世家》,此书以金燕西和冷清秋的恋 爱、结婚、反目、离散为主线,写了金铨总理一家悲欢离合、荒淫无耻的生活。小说通过钟鸣鼎食,世代簪缨的“金粉世家”,展示出北洋政府时期,豪门巨宦穷奢极欲的生活和奥秘,在“金”和“粉”的侵蚀下,在温情脉脉、天伦之乐的后面,是狰狞 丑恶的尔虞我诈;慈样恺悌的面纱底下,隐藏着杀气腾腾的金钱利害冲突,冷清秋的“齐大非偶”的悲惨命运,正是揭示了 “高明之家,鬼瞰其室”,这个“鬼”就是“自作孽,不可活”的“孽”,同时它也由此“家”到彼“家”,反映了整个北洋政府上层社会的众生相。
1930年3月17日在《新闻报》开始连载的《啼笑因缘》,描写的是富家子弟樊家树和唱大鼓的少女沈凤喜、豪门小姐何丽娜、江湖侠女关秀姑三位女子的恋爱纠葛,在这样一个多角 恋爱故事中,又穿插了封建军阀强占民女,侠客锄强扶弱的情节,故事融“社会”、“言情”与“武侠”于一体,跌宕起伏、扣人心 弦。这部小说的平民观念和明确的社会批判立场,超越了此前 趣味性压倒思想性的通俗小说,使得它不但成为民国通俗小说的第一代表作,而且也引起新文学界的刮目相看。
二
随着时代的变化,张恨水的小说创作在内容、题材上也不断扩展、变化。1931 年“九一八”国难,为遣发内心的悲愤,张恨水把在上海《新闻报》连载的长篇小说《太平花》增加了抗战内容,这是他写国难小说的开端。
有些人误以为张恨水是迫于压力,“不得不做‘国难小 说’”,其实不然,从踏入新闻业之初,他就关心国事民生。早在1925 年,除长、短篇小说创作外,张恨水几乎每日有杂文见报,内容多因时因事而发,抒发情感,针砭时弊。1932年,他用 不足一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小说《九月十八》、剧本《热血之花》 等文字,鼓吹抗战,结集为《弯弓集》,其中有豪言曰:“背上刀 锋有血痕,更未裹创出营门。书生顿首高声唤,此是中华大国 魂。”这时期张恨水“国难小说”最出色的作品是《满城风雨》,它真实描绘了军阀混战和外寇入侵给国人带来的毁灭性灾难,其结尾义勇军奋起抵御外寇,表明了张恨水坚决的抗日立场。从此,张恨水写作的意识“又转变了个方向”,写任何小说,“都想带点抗御外侮的意识进去”。
1934年,张恨水自费考察西北,目睹了西北人民在军阀混战、天灾人祸的侵袭下,卖儿鬻女、易子相食的凄惨生活,他深受震动,曾写道,“在西北之行之后,我不讳言我的思想完全变了,文字自然也变了”,后以此为素材撰写了《燕归来》《小西 天》两部长篇小说。1935 年创作的《艺术之宫》通过裸体模特 秀儿的悲惨遭遇,对所谓绅士阶级进行不遗余力的讽刺。
1936 年创办《南京人报》。该报以主张抗日、注重社会新闻、讲求编排技巧受到市民的热烈追捧。张恨水在副刊《南华经》上,发表了两部长篇小说《中原豪侠传》《鼓角声中》以及大 量的诗词散文。值得一提的是《中原豪侠传》。在《序》中,张恨水写到,游历西北,途经河南时,他亲眼所见的红枪会、民团等地方武装极多,认为这也是可以用来抗日救国的武装力量,应当教育他们爱国,“必须灌输民族意识,教以大忠大义”。该小说以河南义士王天纵在深明大义的妻子鼓励下,毅然参加了辛亥革命的事迹为素材,刻画了一批爱国爱民的“义士”,强烈 地体现了民族爱国主义,把武侠小说仇杀殴斗的门户打杀,上升到爱国革命的主题上。
1937 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面对国家的兴亡与民族的前途,张恨水不止一次大声疾呼:“国如用我何妨死?”“抗战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国亡不保,何以家为?”是年,入居重庆,应邀 加入大后方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新民报》,主编文艺副刊,取名《最后关头》。他在发刊词中写道:“‘关’这个字,在中国文字里,已够严重。‘关’上再加‘最后’两字,这严重性是无待词费 了。最后一语,最后一步,最后一举……这一些最后,表示着人 生就是这一下子。成功,自然从这里前进;不成功,也决不再有 一下……这呐喊声里,意味着绝对是热烈的、雄壮的、愤恨的, 决不许有一些消极意味。我相信,我们总有一天,依然喊到南 京新街口去,因为那里,是我们的《南京人报》!”从这气壮山河 的呐喊声中,可以看出张恨水的爱国热情与义无反顾。这时期 他经常以“关卒”为笔名,在《最后关头》以笔作箭,弯弓射日。他还为《最后关头》规定了登稿原则:一是抗战故事(包括短篇 小说);二是游击区一斑;三是劳苦民众的生活素描;四是不做空谈的人事批评;五是抗战的文章。张恨水以实际行动参与到 全国人民的抗日大潮中。
同年,激愤于在南京、汉口等地看到的许多“爱国有心,请缨无路的人”,觉得有爱国而发狂的存在,从而创作小说《疯 狂》。期间,又写了一些有关游击队的小说,如《冲锋》《征途》《游击队》《大江东去》等。
1938 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张恨水被选为通俗小说家中惟一的理事。与新文学的关系上,双方也由对立转变为合作。抗战期间,张恨水在贫困的物质条件下,创作了大约20部作品。
自30 年代末,有感于当时通行的口号式、标语式的抗战 八股,难以引起人民共鸣,张恨水决意写“那些间接有助于胜利的问题,那些直接间接有害于抗战的表现”的作品,因此采 取“寓言十九,托之于梦”的手法,于1939 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八十一梦》。小说以散体的形式,对国民党统治下的“陪都”腐败的官场和社会上种种黑暗现象进行揭露和鞭笞。后在国民党特务的压力下,被迫草草结束。1942年,周恩来在重庆与陈 铭德、罗成烈、张恨水等人畅谈时,对《八十一梦》给予热情肯定,他说:“同反动派作斗争,可以从正面斗,也可以从侧面斗。我觉得用小说体裁揭露黑暗势力,就是一个好办法,也不会弄 到‘开天窗’,恨水先生写的《八十一梦》不是就起到了一定作 用吗?”
同年,除《八十一梦》外,张恨水还撰有《蜀道难》《秦淮世家》《潜山血》等长篇小说及一些针砭时弊的诗词。其中有一首 讽刺诗写道:“日暮驱车三十里,夫人烫发入城来”,借孔祥熙之女孔二小姐兴师动众的烫发事由,直指四大家族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一时成为重庆社会的美谈。
1940 年 2 月11 日,长篇小说《水浒新传》开始连载,此书借古讽今,凸显民族气节,曾受毛泽东赞誉:“《水浒新传》这本 小说写得好,梁山泊英雄抗金,我们八路军抗日”。
张恨水还认为抗战是全国人民谋求生存,但又是前后方人民所迫切感受的生活问题。“没有眼前的生活,就难于争 取永久的生存了”。为此,40年代张恨水接连创作了长篇小 说《牛马走》《第二条路》和《负贩列传》等,趋重于生活。其中《牛马走》(后易名《魍魉世界》)以抗日时期的重庆为背景,抨 击了那些醉生梦死的官僚权贵和置民族危亡不顾大发国难财 的商人;《负贩列传》(后易名《丹凤街》)叙述了童老五等“重然 诺,助贫弱,尊师、敦友”的“丹凤街的英雄们”,“朋友之难,死以赴之,国家民族之难,其必溅血洗耻”的故事,希翼在国家危 难的紧要关头,唤醒那些沉睡的中国民众,起而反抗。同时期连载的随笔《上下古今谈》,更是借谈社会现象,针砭当时的贪污腐败。
抗战时期,国共双方都称赞张恨水的“抗战小说”,“骂得好,骂得对”,既表达了民众被压抑的诉求,又对贪官污吏、 道德败坏进行批判。1945年8月,毛泽 东在渝期间,与各方面代表举行了多次 座谈,曾接见张恨水,肯定他创作上的进 步倾向。同年 9 月,国民党政府向 1000 多人颁发了“抗战胜利”勋章,张恨水也在其列。
三
抗战结束,内战随即爆发,张恨水愤慨时事,忧国忧民,笔调便也越发沉重和尖锐。1946 年4月,北平《新民报》创刊, 张恨水任经理兼副刊《北海》主编。对于该报的宗旨,他坚持“超党派”立场,反对扰民,他在发刊词中说:“凡是不体恤老百姓的举动,我们就反对,至少也不应该捧场。”“我们也不和执政的或在野的,曲为解说,去欺骗老百姓。”
1946 年创作的《虎贲万岁》,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战史小 说。张恨水以平实的笔触,描写了1943年常德会战中守城部队国民革命军第74军57师宁死不退坚守阵地的悲壮事迹。在本书的序言中,详细交代了小说写作的缘由。57师幸存下来的英雄找到了张恨水,希望他能将这些壮烈的事实写成文字,让那些为了国家民族献身的人们,能够借着文字的流传永垂不朽。张恨水也考虑到自己并不擅长写战争题材的作品,而且对于军旅生活完全没有任何概念。但在一次次的交往中,觉得有那份历史的责任要把这些事实流传下来,最终答应捉笔。
是年 9 月开始连载的长篇小说《纸醉金迷》,再现了抗战 胜利前夕,陪都重庆沉湎于声色、赌博和抢购黄金的疯狂现实。小商人、银行家、交际花、公务员、老妈子,甚至苦力工人,无一不被卷入黄金潮……作为讽刺暴露现实之作,作品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国统区丑陋、卑琐的世态炎凉。
同年开始创作的《巴山夜雨》是张恨水“痛定思痛”之作。小说以冷峻理性的笔触,在控诉日寇战争暴行的同时率先对民族心理进行探索,解剖国人在抗战中表现出的“劣根性”。小 说以主人公李南泉为轴心,向读者展现了一幅蜀东山村众生图。台湾学者赵孝萱称该书是“张恨水的最重要代表作也是他 一生作品最高巅峰”。
1947 年,《五子登科》连载,作品以日本投降后国统区的黑暗现实为背景,讽刺了国民党接收人员的贪婪无耻,荒淫腐败。小说化用五代时窦燕山五个儿子全部登科的典故,全面展示了以主人公金子原为代表的接收大员疯狂索取和占有“金 子、房子、车子、女子、票子”的一系列荒淫无耻的丑行。
1949 年,张恨水因高血压突然发作,患脑溢血。病愈后,从1953年开始,改编了一系列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等中国民间四大爱情故事出版后,深受欢迎。从此,张恨水的余生又连续写了《秋江》《白蛇传》《孔雀东南飞》等多部中、长篇小说。
行笔至此,记起 1944 年,文协、新文学会、《新民报》等联合为张恨水庆祝五十寿辰,潘梓年、老舍、罗成烈、邓季惺等人都为此撰文。其中重庆《新华日报》刊出专文庆贺,指出:“他(张恨水)的小说与旧型章回小说显然有一个分水岭,那就是 他的现实主义道路。”并指出他的创作倾向是“无不以同情弱小、反抗强暴为主要的题目”。这样的评价是颇为中肯的。
上一篇:
新旧之交的坚守与融合
下一篇:
张恨水的侠文化观
友情链接
安徽省社科联
|
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
|
潜山县政府网
|
潜山热线
|
炫乐网络
|
Copyright (C) 2013 张恨水研究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炫乐科技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潜阳路368号 邮箱:zhsyj8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