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新闻频道 研究动态 成果展示 专家访谈 年谱简录 恨水文斋 文苑奇葩 馆藏陈列 史海钩沉 影视展播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文苑奇葩
 
文苑奇葩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 文苑奇葩 >

读张恨水散文有“三恨”

时间:2018-04-11 09:48 来源:人民网 作者:柳已青 点击:
 
     拿到了张恨水的散文集《绿了芭蕉》(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1月版),满心欢喜。淡雅的装帧,散淡的文字,我是把这本书作为枕边书来读的。晕黄的灯光下,映照着简洁、灵动的文章,一篇篇地读下来,直觉得和张恨水的散文相见恨晚。

    提起冲淡的散文小品,在20世纪的文坛上,不能不提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而作为小说家的张恨水,他写的散文,被淹没在小说的盛名之下,被人遗忘。张恨水的这本散文集《绿了芭蕉》则提醒人们,在20世纪的散文史中,张恨水应占有一席之地,尽管这些文章大多是“急就章”,为报纸“补白”的。

    张恨水的散文自成一家。他写天南地北,上下古今,天上人间,信笔写来,涉笔成趣,至情至性的文字,传达了他的精神趣味、人生境界。《绿了芭蕉》选编了张恨水的散文小品,分为七辑:两都散记、山窗读画、屐痕踪影、广幽梦影、旅京札记、信口开河、煮字生涯等七辑,单看这些栏目名字,就可以窥到张恨水散文的品格与内容。

    我最喜欢的两辑文章是“两都散记”和“山窗读画”。两都自然是北平和南京,张恨水客居这两个城市时间最久,感情深厚,他写两都的市井风情,写古都文物风貌,无不绘声绘色,寥寥数语写出这两个城市的骨子里的风度,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两都散记”有着丰子恺漫画的意境和神韵,令人着迷。“山窗读画”主要选自作者的广获盛誉的小品集《山窗小品》,这是一组记录作者抗战时期在大后方重庆贫困生活的文章,篇幅短小,文字隽永,善于在平凡和贫苦中发现生活的美,充满了诗情画意,堪称是小品文的典范,不难看出这是张恨水实践明清小品文的一种成功尝试。张恨水的小说很通俗,他的散文很雅致,“山窗读画”这一辑文章是用文言文写就的。

    张恨水的散文有情有趣,这“情”是传统文人的生活情致,这“趣”是士大夫阶层的审美趣味。读这些散文,我仿佛跟随张恨水漫步在六朝金陵的水云间,感受白门柳的清凉,到扬子江边兜风,在秦淮河听曲儿,在老万全喝啤酒吃地道的南京菜,徘徊在墙角下长满青苔、墙壁上爬满藤曼的古巷……到了北平,我跟随张恨水到琉璃厂买旧书,看陶然亭的芦花白,听故宫的暮鸦叹夕阳,在福隆寺的夜市上品瓜果飘香,在隐在老胡同的四合院里种植花木……也许有读者认为,张恨水的趣味无非文人的闲适与诗意,其实不然,张恨水无法脱离那个时代,时局牵着他的笔墨,民生的疾苦挂着他的心,比如写《风檐尝烤肉》、《碗底有沧桑》这样的篇什,表面上看是写吃食,实质是写家愁国恨,虽无杜甫诗歌的沉郁雄浑,却有明清小品的冲淡平和,只不过冲淡平和里有着难言的悲喜。

    张恨水深得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不然,他不会固执地专门写章回体小说。读《绿了芭蕉》里的散文小品,要紧要品张恨水文章结尾的妙处,都是画龙点睛之笔,端的让人回味无穷。“山窗读画”里有一篇文章,是说张恨水少时想像袁枚一样闲院赏苔,被父亲认为“没出息”。三十年过去,张恨水雨下见苔忆起往事,喟叹“真个没出息”!其实,从20世纪的报刊连载小说这个角度看,唯有张恨水和金庸,他们的连载小说都让报纸一纸风行。所以,研究报纸副刊的学者,更不能忽视张恨水的散文。

    好在一个甲子之后,张恨水的作品又热起来,这本迟到的散文集《绿了芭蕉》,让我隐约看到了张恨水散文热的苗头。读了《绿了芭蕉》,虽解恨晚的遗憾,不过也因此又多了三恨:一恨如张恨水这样的传统文人越来越少;二恨像张恨水那样的诗情、闲适越来越不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容;三恨张恨水的散文太勾人魂魄,灯下读了几个晚上,睡眠时间被占去大半,变成“兔子眼”。

 
 
友情链接  
 
  •  安徽省社科联 |
  •  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 |
  •  潜山县政府网 |
  •  潜山热线 |
  •  炫乐网络 |
  •  
    Copyright (C) 2013 张恨水研究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炫乐科技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潜阳路368号 邮箱:zhsyj888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