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荒鸡乍唱,夜气侵帘,减烛抛书,则见纸窗虚白,凉月西斜。不须登床倚枕,已仿佛情境若梦矣。
枣花帘底,重翠扑人,午晴风定,得毋有茶熟香浓之思?斋前老槐一株,上干云宵,亭亭如张盖。小窗洞开,尽糊碧纱,日午荫浓,直觉琴书都绿。
京中若不能多得芭蕉,则于窗外辟地半弓,种玉蜀黍数十本。入夏披离直上,如荒园丛竹。夜雨能鸣,亦催诗之符矣。白粉墙低,新雨后,绿苔初润。戏于乱砌下,种秋海棠十余株。夕阳西下时,映淡红花三五小朵,使人之意也消。
新雨初霁,流星临户,倚窗颇有所思。时晚风过邻家枣园而来,若有清香,而蛙声阁阁,风前尤断续可闻。知夏深矣。
原载一九二六年六月四日北京《世界晚报》
(二)
闭门而细柳迎风,鸣笳则筛旗映日,军令如山,吾知此中有英雄矣。
百壶真酒送如泉,一鼓,则万花齐落,盛筵当前,吾知此中有豪士矣。
先生高卧,读山海经方数页。忽闻金戈铁马之声,上冲霄汉,起而视之,槐荫满地,蚁阵横阶也,为之抚然。野塘无人,藕花自开。青草没胫,群蛙乱鸣。老僧夜归,顾谓其伴曰:五十年前,此地盖钟鸣鼎食之家也。
紫兰香径,斜竹依花。青草平原,残碑碍路。夕阳西下,暮色苍茫,何堪只鸡斗酒,恸哭故人之墓。临风一笛,四顾无人,月小天高,水波不兴。知我者其在芦花浅水之间乎。
(原载一九二六年六月四日北京《世界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