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新闻频道 研究动态 成果展示 专家访谈 年谱简录 恨水文斋 文苑奇葩 馆藏陈列 史海钩沉 影视展播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研究动态
 
研究动态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 研究动态 >

纪念张恨水先生诞辰124周年,一起“回望张恨水”!

时间:2019-05-20 11:54 来源:未知 作者:超级管理员 点击:

 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祖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景德镇,“恨水”这一名字,取自南唐后主李煜《乌夜啼》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他是享誉中外的著名报人,先后担任过多家报社的编辑、记者、主笔、副刊主编、经理等职;是名驰中外的著名作家,创作的《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八十一梦》《巴山夜雨》等作品,成为当时妇孺皆知、脍炙人口的作品,不断被搬上舞台和荧幕,堪称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大师。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风云激荡——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开始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形成了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艰难迈进的历史画卷,同时深刻影响着当时社会的每个人。

张恨水就是一位深受影响的作家。从1894年7月开始到1895年4月结束,历时近一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对当时的中国影响巨大。战争结束一个月后的5月18日,一位名叫张心远的孩子在江西出生。

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四十年后的1937年,由“七七卢沟桥事变”引发的全面侵华战争(史称“第二次中日战争”),则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与创作。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件是,1905年9月清朝廷发布上谕,自1906年开始废除自隋代起实行千余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这就无形之中改变了张恨水的人生走向——所受教育与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张恨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接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染、五四新文化的洗礼,经历了山河破碎的颠沛流离和新中国的和平建设。他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是命运将其推向了新闻记者岗位。他选择了文学创作之路,几十年来,无论是早期的习作、中期的辉煌,还是晚期的力不从心,在其所历经的晚清、北洋军阀、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等各个历史阶段,他用如椽之笔,描情摹态所留下的包括小说、散文、诗词等在内的三千多万字作品,构成了一座文学的金字塔。



创作中的张恨水
 

透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发现张恨水立足20世纪初的中国都市与乡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坚守,对当时广阔社会生活的形象再现,对底层普通民众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社会黑暗的暴露与鞭挞。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与时俱进和精进不已的精神追求。也正因如此,当面对来自文学界的争议时,他才能始终默然,从容处之,坚信只要自己的作品存在就是最好的回答。历史最终证明,他是对的。



上海世界书局版《春明外史》平装本



上海世界书局版《金粉世家》正集



日文版《啼笑因缘》


根据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改编的电视剧剧照

 

在研读先生作品过程中,我常常在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先生的作品长盛不衰,具有一种穿越时空的艺术魅力?于是,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开始寻找答案。



本文作者谢家顺(中)与张恨水子女张伍(左)、张明明(右)合影。

 

2001年,为寻求研究项目资金支持,我申报的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张恨水对联艺术研究”获准立项,随之,项目成果《张恨水对联艺术论稿》也呼之欲出。

2003年,为扩大研究视野、拓宽研究思路,“张恨水小说民俗学研究”又获准立项。

2004年,我受学校派遣,赴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我明白了,要了解、分析一位作家,必须深入研读文本。由于导师陈平原教授的及时点拨,“从旧报刊入手”成为了自己今后的研究思路。

2006年暑假开始,在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开展了为期近十年的“寻访张恨水生活足迹”活动,足迹遍及江西、安徽、上海、江苏、北京、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和辽宁等省市,对张恨水的子女和其他亲属,生前同事、好友及后人,从事张恨水研究的相关学者进行了采访,对张恨水曾经的生活、工作地做了实地探访,对涉及的地方档案馆、图书馆的资料做了最大程度的搜集与复制。
 



张恨水先生家的全家福

为提升研究层次,全面搜集张恨水研究资料,同时寻求更多的研究经费支持,在中国人民大学朱万曙教授的倾力指导下,2007年、2010年先后申报的安徽省社科项目“张恨水年谱长编”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恨水年谱”分别获准立项,其终极成果83万字的《张恨水年谱》于2014年正式出版发行,为读者和研究者奉献了一份较为完整翔实的资料。

还有就是参与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先后组织召开的十次学术研讨会,以及2015年受邀赴美进行的讲学与学术交流。

谢家顺2011年安庆寻访张恨水后人时留影

 

……“十年辛苦不寻常”,奔波的过程是艰辛的,查阅的过程是枯燥的,整理分析的过程是寂寞的,发现的结果却令人兴奋和喜悦。

 

我仿佛在与先生对话。城市和乡村,高楼之间的街道和原野上的阡陌,从1895年至1967年,凡张恨水先生所到与描述之处,无论是白墙灰瓦的皖赣民居、巴蜀山间的茅草房屋,还是老屋纸窗的北京四合院,尽管时间流逝,时代变更,外部环境改变,仍无法洗刷掉当年的痕迹,只要脚下的土地尚在,历史记载还在,只要遗迹犹存,记忆就不会消失——因为文化基因永远扎根在人们的心中,那含有文化内涵的立体、丰满的张恨水就会永驻读者心中。

张恨水黄岭故居

我还在思索,恨水先生仙逝五十年了,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2016年8月,在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召开的“年谱与新文学研究的经典化”学术研讨会上,我和作家、知名策划人陈武先生一拍即合,策划推出“回望张恨水系列丛书,并得到北京鸿儒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由我负责丛书的选题,围绕“纪念”主题,初步选定了《张恨水纪念文集》《此山此水此人——张恨水生活足迹寻踪(皖江篇)》《遗珠晶莹——探寻父亲张恨水先生的岁月之痕》《张恨水小说图志》《张恨水传》五部著作。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5月18日,值张恨水先生诞辰124周年之际,北京鸿儒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携同广陵书社,在谢家顺教授、张恨水家人与众多亲友、作者的助力下,一起推出“回望张恨水系列图书。

 

 

 

 

“回望张恨水”系列(共5本)简介

“回望张恨水”系列包含《张恨水纪念文集》《此山 此水 此人——张恨水生活足迹寻踪(皖江篇)》《遗珠晶莹——探寻父亲张恨水先生的岁月之痕》《张恨水小说图志》《张恨水传》等5部著作。

湮没在20世纪时间长河里的张恨水,是一位报人和文学跋涉者。我们寻找他,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他,更深入地解读他和他的文学精神,进而通过他从一个侧面探寻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风貌。

不识人情且看花,文章华国鉴千秋。让我们阅读张恨水的华彩文章,走进张恨水先生的内心世界,就像恨水先生所期望的那样,和他身后百年之后的人进行灵魂上的沟通。

分 册 介 绍

《张恨水纪念文集》(上、下册)

作者:谢家顺 唐先友 主编

广陵书社

 

内容简介:《张恨水纪念文集》是迄今为止编辑的第一部纪念张恨水的文章选集。编者力求通过图片展示、自述,亲属、同事、好友与后学怀念,以及学术界张恨水研究代表性观点梳理等展示张恨水生平、创作成就及学术地位。值得一提的是,文集所收文章、图片除学术评论外,多为首次面世,具有较强的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谢家顺,男,1963年9月出生。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专门从事张恨水及其作品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恨水年谱”及2007-2008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张恨水年谱长编”等7项课题研究工作。出版《张恨水对联艺术论稿》《张恨水年谱》学术专著2部;主编《张恨水小说教程》1部,参编教材4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唐先友,男,1962年7月出生。安徽安庆技师学院高级讲师。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及中国现当代作家及其作品研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此山 此水 此人——张恨水生活足迹寻踪(皖江篇)》

作者:谢家顺  著

广陵书社

内容简介:《此山 此水 此人——张恨水生活足迹寻踪(皖江篇)》是作者十多年来寻访张恨水生活足迹的真实记录与文化思考,其中所展示的,是易被人们忽略的有关张恨水的生活、创作的细节,图文并茂,可以看成《张恨水年谱》的姊妹篇,凡年谱不好展开的内容,在本书里均得到了一一再现。
 
作者简介:谢家顺,男,1963年9月出生。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通俗文学与张恨水研究中心”主任,安徽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副会长。专门从事张恨水及其作品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张恨水年谱”及2007-2008年度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张恨水年谱长编”等7项课题研究工作。出版《张恨水对联艺术论稿》《张恨水年谱》学术专著2部;主编《张恨水小说教程》1部,参编教材4部;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遗珠晶莹——探寻父亲张恨水先生的岁月之痕》(上、下册)

作者:张伍  张明明  著

广陵书社


内容简介:《遗珠晶莹——探寻父亲张恨水先生的岁月之痕》是张恨水先生现居北京的四子张伍和美国华盛顿的女儿张明明之间的通信结集,虽为兄妹书信,但展示的却是不为我们熟知的张恨水生前生活、创作的点点滴滴。
 
作者简介:张伍,男,张恨水四子,1937年4月出生,原中国京剧院编剧,现居北京。著有《忆父亲张恨水先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5年8月版)、《我的父亲张恨水》(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1月版)、《雪泥印痕:我的父亲张恨水》(团结出版社2006年9月版)。
张明明,女,张恨水长女。抗战时出生于重庆郊区南温泉。在北京度过青少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1976年去香港,1979年移民美国。曾任华府书友会、北美华人作家协会华府分会会长,现任中华文化艺术同盟主席,专心绘画。著有《回忆我的父亲张恨水》(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79年4月版)等。

《张恨水小说图志》

作者:宋海东  著

广陵书社

内容简介:《张恨水小说图志》介绍了张恨水各种小说版本(含单行本和报刊连载版本,绝大多数系作者宋海东所藏),尤其是民国版本在书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刊布了200张相关图片。图文并茂是该书一大特色,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图书”。
 
作者简介:宋海东,男,1968年5月出生,从事张恨水作品及生平研究近30年,现任安徽省张恨水研究会常务理事、武汉市黄陂区城管委总工程师。曾在新华出版社出版长篇传记《张恨水情归何处》,《新民晚报》《三晋都市报》和各大门户网站均刊发过该书的长篇连载。另在《名人传记》、《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书城》、《藏书报》、《侨报》(美国)等报刊发表关于张恨水的传记及论文、书话百余篇。《中华读书报》《藏书报》《华西都市报》《广州日报》《长江日报》等均曾发表对他的长篇专访。

《张恨水传》

作者:马季 著

广陵书社

内容简介:《张恨水传》的作者马季,是一位作家,以作家特有的笔力与眼光,以第三人称的角度叙述了张恨水的人生经历和创作成就。本书深度挖掘张恨水小说的社会价值,并通过其曲折的经历,透视“中国大仲马”“通俗小说大师”的人生风貌。
 
作者简介:马季,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作家网副主编,《长篇小说选刊》执行主编,《中国文情报告》编委、“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主持人。著有理论专著《从传承到重塑》《网络文学透视与备忘》《有限的完美》,出版短篇小说集《月光奏鸣曲》、散文随笔集《夏娃的花环》、诗集《马季诗选》,主编《21世纪网络文学排行榜》《网络小说佳作选》等。理论专著《读屏时代的写作——网络文学10年史》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第11届优秀成果奖。

“回望张恨水”(共5本),可在京东、当当网购买(将于近期上市)。

亦可在公司天猫旗舰店咨询购买:hrwxts.tmall.com 。

 
 
友情链接  
 
  •  安徽省社科联 |
  •  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 |
  •  潜山县政府网 |
  •  潜山热线 |
  •  炫乐网络 |
  •  
    Copyright (C) 2013 张恨水研究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炫乐科技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潜阳路368号 邮箱:zhsyj8888@163.com   网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