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网站首页 学会简介 新闻频道 研究动态 成果展示 专家访谈 年谱简录 恨水文斋 文苑奇葩 馆藏陈列 史海钩沉 影视展播
  最新公告: 站内检索:
文苑奇葩
 
文苑奇葩 你当前所在的位置:返回首页 > 文苑奇葩 >

张恨水的那个黄土岭(上)

时间:2017-07-27 15:56 来源:张研会 作者:陈寿星 点击:
    “张恨水 潜山黄土岭人。”
    1959年,由于总理周恩来的关心,曾叫 “心远”、谱名“芳松”、弱冠以“恨水”自励,一生手耕笔耘三千余万言的“民国第一写手”被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时,用狼毫亲笔如此书写自己的履历。当写到“黄土岭”时,我不知道他当时手是否有刹那的颤抖,可我每次携妇将雏来到这里总是情怯;这就是黄土岭,埋我胞衣养我长大的黄土岭,也曾是张恨水的黄土岭。
    双亲在,年关我就不能不回黄土岭。单身汉时自不必说,成家了,就得拖家带口。女儿大了,翻我书架上《金粉世家》了,我觉得应该对她讲讲属于我也属于张恨水的黄土岭,她嘴巴连着眼睛很夸张:哇噻!真的?
老人称呼的“黄土岭”,是个行政村,其实早就改名称为黄岭了。女儿一直视到黄岭为畏途,她晕车,且属翻江倒海类,我则视不能携女回黄岭为畏途,晕情,若不携之,相识的十有八九打招呼就会问:小伢么莫事没家(ga)来哟?接下来才会拉着你的手说:到我家坐坐,喝滴(音)茶,吃滴瓜子。你若真的坐下来喝茶嗑瓜子,没看住主妇,她一转身就会煮上三个糖鸡蛋,汤汤水水正冒着热气端上来,要看着你吃下去:家里生的鸡子,你莫要作客。


                              作家陈寿星(左)与北大博导孔庆东
     这是乡情,安徽潜山余家井老岭头黄土岭割不断的乡情;这是乡音,潜(山)怀(宁)方言区特有的且把《天仙配》唱得满世界跑的乡音。
     这也是张恨水的乡情,张恨水的乡音。
    怀揣黄土岭的乡情,带着黄土岭的乡音,张恨水靠着手中的笔走出黄土岭,毕生创作了一百二十余部中、长篇小说和大量的诗歌、散文和杂文,三千多万言,这是何等壮丽的生命旅程。因张恨水作品一时洛阳纸贵,当时还有许多文坛“李鬼”假托其名发表低俗作品,寄生于他还得让他背着黑锅,一提张恨水仨字,有人只想起言情、艳情的鸳鸯蝴蝶,至今还有人把他当成鸳鸯蝴蝶派的领袖,更多的是人云亦云,但无人能否认,写作上张恨水是快手,有这样一个笑话:张恨水坐在麻将桌上,左手摸牌右手写稿,牌和了,一篇稿子也成了,随手将钱交给一旁等着索稿的报社伙计,人家不接,才发现错了。笑话只当笑话,张恨水只能也只有靠笔嫁穑,养活他那一大家子,还得接济他的兄弟亲友们,不至于傲慢到如此地步,他同时给几家报纸写连载,报社那边“等米下锅”,他这厢构思创作四五部小说,人物故事情节皆互不穿帮,三教九流、市井生活都是那样的维妙维肖,呼之欲出,让人不能不叹服这位写手的奇才,有的长篇小说连载四五年,他也写了四五年,前后故事不乱,一大批读者每天在某个时间段热巴巴的等着报纸,他用笔牵引着一个时代,他和他们同悲同喜同恨,其中不乏达官贵人小姐太太,但更多的是普通市民,连鲁迅母亲也成了粉丝,打趣说自己的儿子就写不了张恨水那样的东西,鲁迅这位大孝子只得求购张恨水的作品给老太太。诚如老舍先生言:张恨水是中国真正妇孺皆知的老作家。
    黄土岭其实无岭可言。相对于张恨水当年逃婚躲过的天明山、麻岭和隔川相望的十八里长岗,她只能算田畴间的小土包,张姓储姓杂居,形成长百余米、宽不足五十米的丁字形街道,一度在周边六七个自然村村民眼里,她是与日常起居密不可分的“黄岭街”,买咸盐、打酱油,扯布称糖针头线脑一什与票证有关的东东,都得在“黄岭街”供销社进行,街上最有名的建筑,是“好拾公”一支建的储家大祠堂,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改置为黄岭小学,张恨水祖居紧邻学校,这是属于张恨水的黄土岭,小学五年,我每天都要穿过金庄银庄李庄来“喝墨水”,小心的走过“操大塘”,“黄岭街”就到了,这也是属于我的黄土岭。
    黄土岭其实有岭,在街的西边,五八年修长冲水库,取土挖成了水塘,父老称为“方子宕”。储家祠堂座北朝南,与座西朝东的张家祖居仅隔青石板巷道相邻,大门都对着“姚塘”,我启蒙时祠堂还有戏楼,高高的台阶,粗粗的柱子,张恨水是不是也在这里念书在戏台上唱戏,我们这些“毛泽东思想红小兵”不感兴趣的,感兴趣的是戏台上表演节目道具红缨枪金箍棒,听大点孩子说,戏台某个角落还堆放“破四旧”收缴的古书和瓶瓶罐罐。
    古戏台可能是我们读二三年级拆除的,学校大门改朝西,与张恨水祖居斜对,祖居主人是张恨水二弟唯一的儿子张囯威先生,尽管他是吃“公家”饭的,育有五男二女,一大家子日子也一样艰难。张恨水当年闭门苦读的老书房早已改作它用,塌圯的院落也没了桂花树,倒是门前的半亩方塘在柳枝的垂拂下显得有些生机,不清晰的记得是否曾踏进张家那个老宅院,倒是那屋脊上湿湿的青青的一簇簇瓦松,常被我幻想成是一棵棵大树,也许小鸟在那儿作窝,也许躲进去能好好的玩玩捉迷藏。上三年级,该写大字了,就要从那口水塘里提水研墨,不曾想到怎样好好习字,倒是常琢磨的用石子如何打出更多的水漂漂,运气好的话还能击中某个跛脚的鸭子。
    那年月,大人们提到张恨水的时候语气总是变成了轻轻的,除了徒增我们的神秘感,不会觉得张恨水比生产队长威风,生产队长嘬起嘴巴使劲的吹起哨子,男男女女就得走出家门“上工”了。
    不比生产队长“威风”的张恨水,却被誉为中国巴尔扎克的。当然这是我走出黄土岭以后才知道的事了。有称张恨水为中国狄更斯的,还有冠之为中国大仲马。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知道张恨水是否同意送给他的帽子,文学批评是文艺评论家的事,他们也要吃饭,如同曹雪芹自己喝粥身后却养活着还将继续养活成千上万个教授一样,张恨水自己是没有发言权的。张恨水就是张恨水,那个来自黄土岭的张恨水,我想他在写作的时候不会想到什么巴尔扎克、狄更斯和什么大仲马,他的作品在现代作家中至少在数量上无人能比肩,是因为他只有也只能用手中的笔养活自己和家人,除建国前后因突患中风,丧失写作能力,担了个文化部顾问这个不问事的虚职,按月领600斤大米,吃了几年“干”粮外,他是真正靠笔来生活的。好象巴金老人说过:他中国真正的文人。
      原载于2008年第四期《散文百家》,2011年被《散文百家十年精选》收录

 
 
友情链接  
 
  •  安徽省社科联 |
  •  安徽省民间组织管理局 |
  •  潜山县政府网 |
  •  潜山热线 |
  •  炫乐网络 |
  •  
    Copyright (C) 2013 张恨水研究学会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炫乐科技
    地址: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潜阳路368号 邮箱:zhsyj8888@163.com